close

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的六興宮興建於道光19年(西元1839),1906年,嘉義發生大地震,造成六興宮倒塌毀壞,後來在地方紳士的協助之下,於日治時代大正三年(1914)重建,之後在民國40(1951)年六興宮擴建,持續到民國50(1961)年,完成現今六興宮的面貌。

  六興宮俗稱溪北六興宮三媽廟,取名六興是由於為鄰近地區的月眉、月潭、番婆、後庄仔、後厝仔、溪北…等六庄的庄民集資興建的廟宇,主祀神明為媽祖(三媽),在媽祖的信仰文化中媽祖神像造形有三種,分別是粉面、金面、黑面,三媽為黑臉媽祖,代表救苦救難普渡眾生。

  在清朝嘉慶2年(1797)笨港溪洪水氾濫,將笨港天后宮、笨港市街沖毀,據傳當時的居民江廟內三尊媽祖像分別供奉在三個地方,分別是新港奉天宮、北港朝天宮、新港六興宮。

  六興宮的現況主要是由漳州的木匠師陳應彬,於嘉義大地震之後所重建的面貌。主要空間有三大殿:三川殿、拜殿和正殿,兩側是後來增建的鐘鼓樓,和兩層樓的廂房。後檐柱仍用古樸的單蟠龍石柱,柱頂則有琴橫與書畫雕刻,現列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
  六興宮建築最精美之處,是正殿中央所設計製作的長方形的藻井。藻井是結構精密複雜的傳統建築裝飾,以斗拱層層疊出,外觀有如蜘蛛結網,因此只出現在尊貴的建築空間中。而匠師陳應彬所設計製作的藻井,最大的特色是將構件雕刻成螭虎造型。
溪北六興宮5829_2.jpg5829_3.jpg d4949b619fb66618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0983177252 的頭像
    t0983177252

    ㊣乞丐的家㊣

    t09831772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